xkcd

只是好奇

23世纪的斯拉夫共和国


在21世纪30年代的东欧战争失败后,俄罗斯随即触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全国陷入了恐慌和无助的状态,缺乏强势领袖的克林姆林宫对民众和军队的把控毫无头绪,无望的民众和愤怒的士兵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持续十几个月的示威、抗议和暴乱。亲西方的俄罗斯政府最终在德国人暗中支持下发起了全民公投,结果是俄罗斯联邦改组为加盟邦并入新成立不久的欧罗巴合众国。

 

面对祖国在一夜之间的消亡以及对无能弱势政府的极度失望,以军人为主的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者深感屈辱和受到巨大刺激。在发动政变夺回克里姆林宫遇挫后,他们一度尝试利用核武器攻击西欧但也被已经控制俄全境的欧罗巴军队挫败。随后不久,在一小撮政治野心家和几名民族主义资本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刚诞生不久的俄罗斯复国主义武装入侵格陵兰并成功在此建立了“新俄罗斯”。在21世纪50年代的北极战争后,新俄罗斯的领袖决定担起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号召全球——主要是东欧和南欧的欧罗巴加盟邦中的斯拉夫人和对新政权心怀不满的俄罗斯精英来到格陵兰参与建立一个泛斯拉夫主义国家“斯拉夫共和国”(SlavyanskayaRespublika)。这个带有历史意味的策略很成功,不久后斯拉夫共和国取代新俄罗斯正式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斯拉夫民族国家诞生了。

 

此后一百多年间,斯拉夫通过援助马尔代夫建立人工陆地的方式,获得了在赤道的重要航天发射场,并参与了第一次接触和盖亚计划,在22世纪后凭借航天领域的积累和政策支持,与英国人展开了太阳系航运竞赛,为南方国家提供防务服务,并在23世纪跻身六国集团之列。

 

政治

 

斯拉夫共和国的首都是原格陵兰的努克,在入侵建立新俄罗斯后这里更名为罗斯亚(Rossiya),而斯拉夫立国后则再次更名为斯拉夫城(Slavyanskaya Gorod,多数简称为Slavgorod,斯拉夫格勒)。斯拉夫精英阶层继承了东正教和斯拉夫文化中的救世情节,时刻认为集权高压统治下的欧罗巴合众国政权岌岌可危,正等待斯拉夫人重返欧洲大陆主持正义。可能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近两百年前那场东欧战争失败的怨念,总之斯拉夫与欧罗巴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不过,由于格陵兰岛的天然地理环境使得斯拉夫获得了海洋的天然保护,与过往俄罗斯西部边境的一马平川带来的不安全感相比,也令部分斯拉夫精英认为现在世道已经改变,无需再纠结于欧洲大陆及其统治者,斯拉夫人应该从此踏实地在格陵兰这片并不小的土地上专注建立伟大的斯拉夫文明。

 

对欧洲大陆的两种看法直接影响着斯拉夫人对仍然残留在东欧和乌拉尔一带的俄罗斯复国武装分子的态度。这些复国武装分子以欧罗巴分裂组织“红星社”(Zvezda)为核心,该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当年俄罗斯并入欧罗巴时选择留下的俄罗斯中产阶级和小市民阶层的后裔,他们体内的俄罗斯民族基因受到泛斯拉夫主义的激活,加上欧罗巴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压统治产生的逆反心理,这都直接推动他们加入了红星社这类组织在欧罗巴的东部边境不断搞破坏活动和策划恐怖袭击。

 

斯拉夫国内的政治框架中除了三权分立和议会共和之外,其“元老制”(Senat)是十分独特的。所谓元老是指卸任的前政治领袖或杜马重要人物。他们退休后不会就此解甲归田,而是仍然留在核心决策层内继续发挥其对继任人的指导作用,以及负责提拔国内的政坛新人和对国防外交政策提供智囊。按照不成文的规则,元老身份是终身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影响力将一直发挥到去世为止,除非该元老明确表示需要彻底隐退。元老们都会集中在一个名为“国家管理咨询委员会”(NKKU)的机构内,在此除了开会和座谈外,还能领取丰厚的补贴金和享用在巴哈马、美济岛乃至火星克珊忒湾的海滨度假村。

 

元老制的确立与斯拉夫文化中的服从权威、偶像崇拜有关,而且当年建立斯拉夫的政治领袖们都目睹了失去强人领导的俄罗斯是如何被西方轻易击垮的,这种经历也为元老制的诞生埋下了种子:斯拉夫人永远都无法容忍懦弱或无能的领袖,只有当他们的身后站着一批久经考验的元老,才能为这个民族带来安全感。

 

经济

 

由于21-22世纪的全球变暖影响,格陵兰岛的气候在23世纪比之前几百年都要更温和,与刚建国时期相比,如今的斯拉夫人在格陵兰的开发更顺利也更快,土壤比以前更适合种植农作物,粮食产量的提高令斯拉夫人口不断提升。斯拉夫的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西海岸的首都斯拉夫格勒以及南部的赫德尔港(Herdergavan)。

 

斯拉夫格勒是斯拉夫的政治、金融和商贸中心,大量跨国银行、贸易机构、行会和超级企业总部坐落于此。此外,格陵兰岛上的稀土矿、金矿和铀矿开发产业衍生出的贵金属交易市场和期货证券市场也位于斯拉夫格勒。斯拉夫人在格陵兰发现的大量稀土矿和金矿是支撑他们的航天产业和武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而矿业也成为了斯拉夫本土的支柱行业之一。而由于接近北海渔场(在22世纪渔场面积还扩大了一倍),渔业也是斯拉夫国内的支柱行业之一。

 

赫德尔港是北冰洋连接北大西洋的核心航运中心,也是北极航道在西半球的终端港口,大量船公司、物流集团和航运金融企业集中在这个大西洋北端最大的港口,协调经过北冰洋往来于中国、美联和欧罗巴的船只。在海湾观赏数十台桥吊在自动化港口中夜以继日地装卸货物,是赫德尔港的必游景点。

 

斯拉夫拥有的太空舰队规模和太空运输船队规模都是仅次于英国,位居六国集团第二。斯拉夫人以更低的价格为南方国家和六国集团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行星际运输服务,虽然航行速度没有英国船快,但由于斯拉夫货船都有坚固的外壳和标配武装,能有效防止太空海盗的袭击,所以这成了吸引货主的一大元素。同时,斯拉夫在地月轨道的拉格朗日点拥有六个太空城市,基本上是太空港口为主,其中的阿列克谢港(Port Aleksey)和波拉兹尼克(Polaznik)已经成为地月轨道的重要中转港口之一。

 

斯拉夫的另一个主要产业是防务服务。斯拉夫人凭借完善的卫星网络和太空打击力量,为各个南方国家提供不同程度的外包防务服务,最基本的包括卫星监视、天地干扰和空中打击,进阶服务还包括太空力量建设和行星际通信,这些业务在广大南方国家和一些超级企业中有较高需求,而斯拉夫人则凭借较低的收费获得订单。此外,斯拉夫雇佣兵也被大量超级企业雇来在全太阳系范围执行各种任务,从追捕恐龙猎手到保护太空货船,这些都是斯拉夫人擅长的领域。

 

军事

 

斯拉夫共和国军队包括陆军、海军和太空舰队(Kosmicheskiy Flot),由于该国地缘环境是被欧罗巴和美联从东西两侧包围,因此其国防预算不能如英国般大部分投入到太空舰队的建设中,一支中等规模的陆军和海军仍然是斯拉夫国防建设必须维持的。

 

斯拉夫陆军的常规部队基本上部署在格陵兰本土,分别以西海岸、南海岸、东海岸和中央四个军区为核心。但是,斯拉夫陆军还有数量不详的特种部队被派驻全太阳系的各个角落,没有官方数字能考证这批特种部队的数目和具体位置,但推测将不少于二十万人,遍布地球和各个地外殖民地。这些部队很大部分是为各国和超级企业执行秘密任务,同时也可能隐藏在某些斯拉夫货船中在太阳系内巡弋。

 

斯拉夫海军只有一支舰队,就是位于赫德尔港的大西洋舰队,这支舰队以航母、核动力潜艇为核心,大量辅以近海护卫舰和濒海机动发射平台。斯拉夫海军策略重要的一点是以近海护卫舰和濒海平台为主力不断沿着格陵兰西岸的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和东岸的丹麦海峡、北大西洋水域进行游弋,随时警戒美联和欧罗巴的入侵载具,也经常负责清扫两岸飞过来的无人机。而其三支航母编队则主要大部分时间轮流部署在印度洋的飞地捷列什科娃。

 

斯拉夫的太空力量虽不如英国那般豪华,但其规模也相差不多,加上斯拉夫设计的舰船往往牺牲速度和机动力来提升防护和火力,再加上大量一次性工蜂的使用令舰船损管效率的提升,都让斯拉夫舰队的生命力超过对手。斯拉夫战列舰的一种独特设计是可以在需要时分解为两艘突击舰或四艘护航舰,这个特点经常能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从而实现战术欺骗。

 

人文

 

斯拉夫共和国的人口超过两亿,虽然与中美欧相比不在一个量级,但他们的民族主体十分单一,接近百分百是斯拉夫民族,只有极少部分是因纽特人,因此斯拉夫是六国集团中民族单一化率最高的国家,只有以色列与其情况类似。实际上在整个地球,随着近百多年来的自由主义退潮,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已经减少很多,民族单一化是22-23世纪的主流思潮。

 

斯拉夫人在21世纪侵占格陵兰后曾经发生过的因纽特大屠杀是这个国家历史上的污点之一,他们在格陵兰岛登陆后四处搜捕抵抗的格陵兰本土混血儿和因纽特人,并在一个晚上用重型火力杀害了某个村庄内的将近一千人。后来,出于怀柔和改善形象,更多地为了消灭潜在的叛乱念头,斯拉夫人逐渐鼓励岛上的因纽特人建立自己的文化和事业,并仿效美国历史上的印第安保留地政策将因纽特人固定在岛的北部地区,从而彻底隔绝了他们与北美和欧洲大陆的联系。

 

东正教会在斯拉夫共和国拥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它是抵御欧罗巴的罗马教廷的主要工具之一,而且其植根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传统价值也能用于维持社会的凝聚力和增加国民认同感。虽然在建国初期天主教和新教的势力更大,但随着21世纪中后期的铲除宗教异己运动被官方推广,东正教重新恢复了在斯拉夫民族中的主流宗教地位。

 

斯拉夫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航天国防研发得到了大量预算,这直接令他们在这两方面的水平处于先进地位。而其基础科学的应用效率高,其比例高于中美欧,这些都能直接转化为舰船损管、空间通讯、电磁炮、超远距离激光干扰等实用技术的领先优势。

原文链接,经授权转载 

评论

热度(2)

  1.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